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紀錄學運可能與侷限 2008/11/30 苦勞報導


紀錄學運可能與侷限 「佔領」導演來台與談
李育真
苦勞網特約記者


主題: 勞工其它
張貼者: blackdog

由台權會所舉辦的國際人權影展於29日開跑,陸續在誠品敦南店、國家電影資料館與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播映影片。影片內容包括白色恐怖、學生運動、生命權與司法正義等主題。29日在誠品敦南店播放的紀錄片「佔領(Occupation)」,敘述2001年哈佛大學學生為校內外包員工爭取維生薪資(living wage),佔領行政大樓三星期的記實。

台權會於29日播放「佔領 Occupation」紀錄片,並邀請當時參與的哈佛學生、同時也是紀錄片導演之一的Maple Razsa來到現場,與青年九五聯盟執行委員林柏儀對談。
Maple首先介紹這場運動的起源與脈絡。美國大學生這幾年積極發起「反血汗工廠」運動,以拒絕購買的方式施壓,確保印上他們大學標誌的衣服,製造過程沒有剝削亞洲、中南美洲工人的權益。

然而,哈佛大學學生突然發現,其實工人就在身旁。透過訪調發現,以往被視為「家具」般視而不見的校內清潔工、保全,雖然在世界上最富有的大學裡工作,但校方透過工作外包、刪減薪資,使工人們的時薪低於維持生計的水準,「我每週工作80個小時,每天只有4小時的睡眠時間」一名黑人保全表示。

Maple說,在道德使命的驅使下,哈佛學生展開投書、協商等和平倡議方式,但三年下來始終無法獲得校方的回應。2001年,學生決定發起「佔領校長室」行動。Maple表示,受到1999年西雅圖反WTO運動的影響,掀起了社會運動風潮,有利於哈佛學生展開群眾運動。
47名哈佛學生攻佔了行政大樓。外頭的學生則持續組織群眾,與工會、社區的進步人士結合,加上媒體的輿論效應,工人們也放下工作,參與行動,向社會大眾說出自身的處境。最後在社會的壓力下,哈佛大學讓步,同意停止外包工作,並承諾加薪。

Maple回憶,當時攻佔的學生們自己也不知道可以撐多久。大家在裡面不斷地進行民主討論與開會,以「共識決」決定下一步的運動策略,現場每個人一起承擔運動責任與風險。Maple表示,這個運動經驗很寶貴,大家有強烈的認同感,關係更加緊密。行動結束後,部分工人與學生繼續投入運動,擔任組織者。

為什麼是學生代替工人出來抗爭?校園受雇者工會表示:「如果由工人出面抗爭,直接就面臨校方的打壓與解雇威脅。若是學生出面,學校會謹慎以待」。Maple毫不諱言表示學生在校園是「特權份子」,身為當時參與學生與紀錄片導演的Maple在這個「特權」光環下,將這部影片散佈到各地。
如同所有學生運動的限制與宿命,雖然這部紀錄片與行動經驗陸續在美國各大學傳播,但是當這批學生紛紛畢業,後進的學生幾乎不知道這場運動。而由於沒有建立確保機制,原本哈佛大學承諾外包、派遣工比照正式工權益以及加薪承諾最後並未落實。

對於這群哈佛學生來說,人權議題不是抽象的普世價值,也不是法條上的文字,這個問題正在生活周遭上演著。這對剛好在台灣發生的「野草莓」學生運動也許是個啟發,12月即將面臨拆除的樂生療養院、三鶯部落,甚至是校園裡的清潔工,從抽象地對人權的認識,到走入具體人權實現路程,是不是被看見,標示了學生運動與社會發生關係的重要起點。


佔領 Occupation (摘錄自世界人權日活動網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