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轉錄]劉保佑點出問題 台灣棒球從根爛起

【特約作家陳穎】

中華職棒官方網站近期推出一系列球團老闆的專訪,這系列的專訪出自由中華職棒所出版的最新一期職棒雜誌,在這些專訪中,各球團經營高層暢談他們對台灣棒運的看法。像是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認為職棒應回歸市場價值,當作是百年事業來經營,就讓人看到與過去部份球團老闆把職棒當成做慈善不同的一面,而La New熊隊的董事長劉保佑,更是直指台灣職棒之所以會一再地爆發簽賭案,是從少棒開始就出了問題。

過去台灣的三級棒球為了承載國家榮譽的責任,從小就對球員施以「職業級」的訓練,為了能夠奪下冠軍不擇手段,因為一旦球員能夠拿下比賽的冠軍,那麼不只政府會給予獎賞,地方人士所給予的招待、獎金與贊助也是非常豐厚的。這導致國內的棒球選手從小的價值觀就已經扭曲,與各種不同目的的地方人士也接觸頻繁,等到這些球員進了職棒,不但不懂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道理,也不懂得婉拒來自各方的招待,自然容易深陷職棒賭博的泥沼。

這樣的狀況目前雖然已經稍有改善,但在整個棒球圈中以奪冠為唯一指標,忽略了棒球在學生運動中應該以培養興趣與教育為目的的情況,卻仍然屢見不鮮。以2009年諸羅山盃少棒賽的冠軍球隊富田國小為例,他們不但聘請在業餘球界屢次傳出暴力問題的王子燦擔任總教練,還從全台各地吸收球員,每日進行嚴格的體能訓練,光是慢跑每天就有十公里的份量,甚至在諸羅山盃中還讓王牌投手一日連投三場比賽,因此才拿下冠軍。

若是在一個棒運發展正常化的國家,對球員使用身體與語言暴力的教練持續留在棒球界本身就是一件怪事,對少棒球員施以重度的訓練也有違少棒運動的宗旨,讓隊中的投手一日連投三場比賽更可能造成球員的身體傷害。但是在過度以冠軍為導向的情況下,這些不合理之處完全被忽略,反而這支球隊還因為奪下冠軍而獲得屏東縣政府的40萬元補助,並被認為是屏東基層棒球發展的楷模,即便這支球隊的多數成員並非來自本地。

學生棒球運動聯盟雖然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國小玩棒球、國中學棒球、高中練棒球、大專愛棒球」的宗旨,但是真實的狀況是「國小苦練棒球、國中苦練棒球、高中苦練棒球」,至於上了大專後球員是否真的還「愛棒球」,則要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棒球運動只以鍛鍊身體能力與棒球技術為目標,忽略了球員的正常人格養成,無怪乎每次職棒簽賭案爆發,總會看到一堆過於「單純」的球員,在稍微被威迫利誘之後,即將他們從小苦練到大的棒球做為「賺錢」的工具,一如他們從小到大從小到大用棒球這項工具為自己賺取獎賞一樣,只要能夠獲得利益,「過程」如何似乎一點也無關緊要。

劉保佑董事長還點出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台灣的棒球教育不但從小就出問題,甚至是「從少棒就開始賭球」業餘棒球的簽賭問題過去並不被重視,2000年王鐘錡委請職棒球員石智明撥打電話給青棒球員,試圖教唆球員放水,因此導致石智明被職棒球隊開除並永不錄用,是少數浮出檯面的相關事件之一。如今我們知道,這件事情或許並不是單一的偶發事件,而有可能只是整個棒壇問題的冰山一角。

由於台灣職棒多次爆發簽賭案,因此有不少球迷認為中華職棒聯盟應該解散,但是中華職棒解散後,台灣的棒球簽賭放水問題就解決了嗎?職棒做為棒球運動的火車頭,當然需要負起改善台灣棒球運動環境的責任,若忽略了台灣棒運從根就出問題的現象,一味的批評職棒而不從棒球教育去做改革,徹底的重整台灣棒球圈,並且讓涉及簽賭案的球員、教練、組頭真正付出代價,那麼即便職棒不再繼續經營下去,簽賭放水事件恐怕還是會層出不窮的發生,只是相關的事件從此不會冠上「職棒」兩個字而已。

【2010/1/25 聯合新聞網】

2010年1月23日 星期六

[台灣立報社論] 沒有書店的臺灣

社論:沒有書店的台灣
2010.01.07
台灣城鄉發展的嚴重落差,從書店的存亡可以一窺究竟。在都會區連鎖大書店不斷擴大的同時,各鄉鎮中辛苦撐持的一些小書店卻被迫一一收攤。根據最近的調查,台灣319個鄉鎮市中,其中至少有120個已找不到任何一家書店,有些即使鄉鎮即使還勉強存在一兩家店面,卻主要是供應文具,書刊寥寥可數。台灣最南端的屏東縣,33個鄉鎮當中,有27個鄉鎮書店已然絕跡。高雄縣27個鄉鎮,有15個已經沒有書店存在,其中田寮鄉甚至連文具店也沒有!中部的彰化縣、東北端的宜蘭縣,其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沒有書店,哪來文風?文風不見,何來思考與創意?當今政府一方面砸下鉅資,大事鼓吹所謂「文創產業」,另一方面卻又放任鄉鎮書店在酷厲的市場機制下熄燈消亡,這對台灣社會而言,實是巨大的嘲諷。書店在偏鄉遠鎮被連根拔起,這一方面反映台灣的城鄉之間,已不僅是差距,而是幾近於令人絕望的鴻溝;另一方面,也顯示台灣的文化產業已幾乎失去與土地的連結,只能在繁華都會的玻璃帷幕大樓中玩著自我感覺良好的遊戲。

行政院於2009年5月推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預計到2013年為止,將投下280億元推動所謂「六大旗艦計畫」和「環境整備」工作,目標是「打造台灣成為亞太文創產業匯流中心」。這套文創產業發展方案,預算很龐大,野心夠嚇人,文字措詞也絕對光鮮華麗。但是,相對於台灣大半鄉鎮日趨荒漠流沙的文化景象,真要讓人懷疑這麼堂皇炫眼的計畫,究竟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難道是當局向台灣老百姓開了一個海市蜃樓的玩笑?

其實台灣的文化景象,鄉鎮地區固然貧匱荒涼,即使是大都會地區,恐怕也不見得真材實料。就以上述的書店產業來說,大都會地區的連鎖書店,其裝潢或許十分講究,樓板面積或許相當寬闊,然而,若是仔細考究其內部擺設,我們不難發現,電子產品、辦公室配件、娛樂產品和禮品文具所占的空間日趨擴張,書架則越來越退縮。在空間的限制之下,書刊的選取越來越向利潤精算妥協,大出版社的暢銷書占了絕大部分的門面,文化的多元多樣性日趨萎凋。如是情境,要講「文創」,豈不太過奢侈?看似富麗堂皇的大型連鎖書店,其最真實的功能,大概就是成為都會中產階級的文化櫥窗。在櫥窗前,可以佇足,可以留連,卻無助於文化、知識的長進和深化。當局煞費苦心的文創產業,真要追究起來,其最大的功能,大概就是妝點得漂漂亮亮,至少在未來可以成為台灣的「櫥窗」。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轉錄]水庫VS安全 是工程迷思還是技術神話

——回應聯合報(12/17)福爾摩沙危機論
作者:溫仲良(美濃農村田野學會)


台灣的確是「美麗寶島」—如果我們不過份迷信工程神話的話!我們的歷史和文化早就對很多險惡環境的寓知。若非工程的迷思誤讓我們相信人定勝天,我們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對於險惡環境的挑釁,包括如何從教育裡認知到水文環境的險惡。


如果工程學者有反省能力,就該檢討缺乏提供民眾完整資訊的缺失。大多數人不瞭解台灣水文環境的險惡,以為天上的降雨可以透過科學精準預測,然後在地面上以工程的手段便可以加以掌握。一直到了最近兩、三年,幾次風不大卻雨勢強的颱風過境,都在意料之外的地區造成災難以後,我們才能看到官方坦承降雨的預測很難精準,並且承認工程的手段無法解決環境的難題。
台灣降雨量由北向南遞減,而且南部雨量豐枯季之比是九比一。這不僅是實證資料,還是農村的常識:南部農民不會在雨季的時候種植葉菜類作物,更不會在冬季的時候種植水稻。歲時節令在農民曆裡都將何時濕旱季,該種植何種作物或魚穫說的清清楚楚。所謂「自主的糧食生產」是與天時地利人和生態平衡的生產模式,與水庫一點關係沒有。反而有了水庫以後,農民的生產開始受到政府的控制:在計畫經濟的年代,有利於國家政策剝削的策略;在自由市場時期,則是工業用水緊迫的時候,成為第一個被犧牲與放棄的對象。


就水資源開發與國土空間的發展而言,將耗水量大的工業區放在南台灣;以及水患整治將主要河流以束水築堤開發河埔新生地、甚至引進移民到洪患區開墾,這些作為從來都不是從既有的國土空間限制條件,或糧食、生態維護等觀點所做的決策。在工程的迷思與技術神話的建構之間,貶抑傳統在地知識對於地理空間的認識,才是造成現代人在學術的引導下,誤以為工程技術的後盾便可以進入險惡環境進行開發行為,挑戰「高風險存在高利潤」的愛拼才會贏的資本開發邏輯!


若說美濃水庫的興建動機是為了糧食生產或民生用水,這是放著明擺在書架上的規劃報告書的蒙昧良心之言;再說美濃水庫是為了將水存放在山上,這更是吃生態專業與國土計畫的豆腐。請調出美濃水庫、人工湖、越域引水等官方規劃報告書看清楚:幾個計畫之間的規劃動機與供水標的都不同,政策研擬的時機也沒有因果關係,何來「替代方案」之說?這種牛頭對馬嘴的官方惡意媒宣,為避免陷入官方設下誘導區域矛盾的陷阱,美濃人已經承受這種莫須有的悶虧十多年,受到高雄市、台南縣民多少難以言明的責難,甚至被扣上「擁水自重」的大帽。鴕鳥的官方不願正視台灣國土水資源的整體供需管控問題,學者身份的知識份子又何苦在這種口水混戰裡為政治人物背書做嫁!


莫拉克颱風災後一片官員的檢討聲中,終於有人開始討論台灣的水利工程應該重視「非工程」手段了。但是話鋒一轉,有人問到檢討越域引水可能影響南部供水問題時,從官方與學界,仍然很自然的脫口就說出「美濃水庫興建的可能性」。這不僅是邏輯的錯亂,更是凸顯工程神話的迷思已經成為專業界的「直覺反射」。莫拉克颱風前,全台莫不因缺水危機而苦望颱風雨水,如今事隔四個月,大家還在水患中驚魂未定的時候,才剛大量洩洪的水庫又傳出蓄水不足的危機,這是水庫不夠還是水庫蓄水模式在台灣就是問題?在還未檢討興建水庫對於蓄水功效以前,筆鋒一轉又開始討論要蓋新的水庫!這是哪門子的科學邏輯?


美濃水庫規劃為離槽水庫是因為地形限制,而且台灣水庫淤積多來自本身地層的特性,上游夾帶大量土石流只是淤積的因素之一。台灣是年輕的沈積地層,土石淤積量大是興建水庫最大的致命傷,與歐美等大陸國家在古老而穩定的地層上興建水庫不能等同而論。當官方到學界不斷宣傳歐美等地水庫的壽命與蓄水功效的時候,請大家查察多年前才因淤積而幾近廢壩的石門水庫,興建到現在才幾年?曾文水庫更是不要說了,越域引水計畫本身的存在就是最大的嘲諷,試想,如果當初曾文水庫規劃案符合科學的準確精神,今日何來多餘的庫容越域引水?歷史的殷鑑就在腳下,而不在仰望歐美國家!


請別說「氣候變遷」或「全球暖化」這種政治遁詞。如果大家承認氣候變遷是當初科學無法預測的「變數」;那麼,同樣的邏輯,我們如何能相信現今的任何工程規劃,在未來不會發生科學無法預測的變數?不只是水庫,核電呢?!


十多年前美濃反水庫的時候,許多人便以「生存與安全」視之;如今另外有人想呼籲重提水庫興建的時候,仍然以「生存與安全」稱之;甚至當初強調國土復育存水於山的訴求,如今卻被置換成興建水庫存水於山。在「生存」與「安全」等字詞符號給予神話建構的政治論述當中,是「誰」在講話?用何種「立場」在講話?我們只看到「科學」被當成幌子,「知識」卻被當成了銀子;至於水資源供需不足的專業神話,則是成了政治操作的影子。
http://www.esouth.org/modules/wordpress/?p=378

延伸閱讀:

糧食VS.蝴蝶 福爾摩沙危機(高家俊)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2009十大環境鳥新聞票選 (1/3截止)

今年最嚴重的環境災難∼八八水災∼沖出環境與國土規劃的大「災」問!四面環海的台灣,珊瑚總體檢結果顯示珊瑚生態破壞嚴重。而戴奧辛爐渣毒鴨、砷油及鉻米疑雲,以及台灣是否重啟美牛進口談判等,使得台灣人今年人心惶惶、聞「毒」色變!潮寮毒氣案求償、RCA污染案民事求償啟動,則是重現七十年代公害污染事件。

甫宣布擬開徵能源稅,隔天行政院卻立刻出面否決,到底能源稅徵不徵?不徵!而爭議不斷、疑點重重中科四期二林園區環評不平卻於十月強行過關。台灣實施動保法12年,但迄今流浪動物收容仍不人道!而台灣白海豚則進入滅絕倒數。

在眾多環境負面新聞之外,也有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台江國家公園誕生,將成為台灣第八座國家公園;澎湖博弈公投結果出爐,反方大勝!台北大巨蛋弊案遭監察院糾正喊停,以及哥本哈根COP15前夕,台灣民間團體動員。

國際環境新聞方面,哥本哈根氣候會談剛結束落幕,然而抗暖化前途卻持續艱困,除了海平面升高,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之外,核能發電在節能減碳的大傘下風起雲湧有敗部復活之姿。

令人憂心的消息還有,全球淡水生物魚類面臨滅絕威脅,歐盟擬將黑鮪魚列為瀕臨物種,報告稱2050年亞洲將面臨嚴重糧食危機,以及祕魯礦區爆流血衝突,開發與保育兩難處境等。

在比較正面的環境新聞方面,除了科學家解開蜜蜂消失之謎,以及歐巴馬為第二位關注氣候變遷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以外,臭氧層保護公約為第一個全球批准的環保協議,而聯合國首度慶祝海洋日,塑膠垃圾受到關注。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精選2009年國內外環境新聞各十五則,邀請關心地球環境的你一起來票選2009十大環境新聞,即日起到2010年1月3日止,只要動動滑鼠勾選心目中重要的環境新聞,就可以表達對環境議題的關心,並有機會參加抽獎。在歲末年終之際,讓我們透過回顧當年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檢討過去一年發生的環境事件,再次省思環境問題與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
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網址http://test.ngo.org.tw/vote/enews2009/

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國際、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
協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