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1日 星期日

[轉貼] 爲什麼必須要反中科???

來自ptt Greenparty看板的文章

這是h板主辛苦的吸收各方訊息後,所做的簡單易懂的導引。,在這裡我將h板主整理的資訊原文出處一併附上,謹供各位關心中科議題的板友作參考。

簡介
顧名思義,中科四期二林園區是指,分佈於台灣中部的台中縣市、彰化縣及雲林縣四縣市的中部科學工業園區之第四期擴建;2008年8月20日,由國科會宣布中科第四期基地選定為彰化縣二林鎮台糖大排沙農場、萬興農場,鄰台76線、國道1號與西濱快速道路,未來產業以友達光電為主,面積為887公頃。
(本段整理自維基 中部科學工業園區http://tinyurl.com/yknoe25)

爭議點
本案在決定開發的過程中環境影響評估爭議極大,四度環評未能過關,最後在限制居民參與與媒體旁聽的情形下有條件通過。爭議之一的廢水問題,一直因為可能排放到舊濁水溪或濁水溪,影響到彰化或雲林的農民而遭抗議。在爭議壓力下,雲林縣長蘇治芬與行政院長吳敦義一度政策決定為影響最小的、但對園區與廠商而言成本最高的海洋專管放流,但環保署表示,這只列為「附帶決議」,沒有約束力。

(本段整理自「吳敦義版」只列「附帶決議」,沒有約束力http://www.peopo.org/shuchuan/post/45291 )

中科二林將引進的產業,在新竹科學園區都發展過;許多研究報告顯示,新竹沿海牡蠣養殖被禁養,科學園區廢水是元凶;而預計進駐的友達光電更使新竹霄裡溪的稻米無法結穗、后里園區的放流水更造成畸形魚貝類,但卻符合政府的放流水標準。
(本段整理自 中科四期光電水 種稻養蚵餵文蛤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60.html)

污染影響
彰化環保聯盟總幹事施月英指出,倘若排入福興鄉的舊濁水溪流域、三和制水閘下方,初估影響面積高達5萬9公頃,鹿港與福興間的淺海養殖將受嚴重危害,影響以養蚵、抓蝦猴、養鰻為生的數萬民眾。再者,中區酪農協會會長顏尹埕指出,當地彰化福寶村供應全台1/8的優良牛奶,包括光泉的「藍帶」、「乳香世家」與統一的「瑞穗」牛奶,當地約有40戶酪農,而酪農全集中在未來中科四期廢水流經區域。且中科四期位於「稻米產銷專區」,影響全國第一大果菜市場(西螺)及第二大果菜市場(溪湖)的蔬果,有毒害國人食物安全之虞。
(本段整理自中科四期光電水 種稻養蚵餵文蛤http://gaea-choas.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60.html這樣的牛奶,你敢喝嗎?http://chaichuan.pixnet.net/blog/post/23804642 )

地層下陷問題
該地為全國地層下陷最嚴重地區,年下陷速率八.四公分。彰化自來水九十八%抽取地下水,二林區更是百分之百抽取地下水。八十三年起政府明令禁止抽取地下水,現在卻打算讓中科四期每日使用十六至二十萬噸的地下水;八輕國光石化更高達每日四十萬噸,其超抽量為本地民生用水的百倍以上。
(本段整理自中科四期VS.庶民經濟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8772 )

強佔民地問題
中科園區目前土地核配率只有五成左右,不僅閒置過多,且無徵收私人土地之必要。卻以極低廉的公告地價,徵收二林鄉內相思寮農業聚落。居民因此買不起別處的住宅與田地,不知如何維持生計與生活?更表示田地跟祖厝是他們的生命,搬遷後他們很難生活,就算有親友接濟、就算有安置補償,居民們仍然很煩惱,一想到搬離家園,心眉就糾結。
(本段整理自聲援反中科 搶救相思寮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8126 )

縣政府的安置方案目前居然只找到六間「房間」共183坪,適合相思寮居民重建的土地配售最快要等到民國102年才能讓居民去「競標」,農保權益的問題也仍然無解。徵收案已經在12月18日公告,相思寮即將被滅村,但縣政府卻完全沒告訴相思寮未來該何去何從?相思寮範圍僅兩公頃,面積不大,也可以透過園區的空間規劃,例如調整住宅分區的配置與規劃,保留這個小小的農業聚落,不要讓工業排擠農業,不要讓面板業圈地吃人的資本暴行在21世紀的台灣再度發生!
(本段整理自 高科技滅村,抵制中科四期動工新聞稿政府財團共謀草菅人命,二林相思寮即將滅村!!http://www.coolloud.org.tw/node/49507 )

by honkwun

[行動] 反中科,救漁農!3月1日要停工!

反中科,救漁農!3月1日要停工!

2010年1月21日最高行政法院撤銷中科三期環評的審查結論,依照環評法14條與22條,環保署應該立即介入命令中科馬上停工。

但是,環保署一方面承認環評違法,卻又拒絕要求中科停工,並且表示中科三期已完成環評審查程序,所以不適用環評法14及22條,無效的審查程序竟然能得到開發許可?環評無效竟然還可以繼續施工?環保署簡直成了公然抗命、踐踏司法,連法院都管不動的黑機關。

當行政機關破壞法治,不把法律看在眼裡,只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實現社會正義,既然中科三期環評判決已定,我們邀請大家一起走上街頭,力挺後裡農民,他們為了保護台灣農業與環境已經辛苦了四年,花白的頭髮依然站在街頭,不放棄監督政府與抵制中科的權利,我們要接續他們的努力,繼續向目中無人又無法無天的政府施壓,讓』他們』知道,農民的生存權益、土地正義與法治尊嚴不容踐踏!

因此,我們邀請你/妳在三月一號站出來,共同要求環保署依環評法第14及22條行文給國科會,立即逕命中科三期停工!

邀請人: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
時間:2010/3/1 14:00
地點:環保署大門口
more information--反中科、救漁農!3月1日要停工!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轉貼] 面對青年貧窮化:如何看待一場未竟全功的遊行

◎記者/作者:青年勞動九五聯盟
■陳柏謙

去年2009年的五一勞動節,遇上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幾個勞工團體順勢發起睽違多年的遊行。與以往不同的是,九五聯盟和其他多個青年團體與學生社團一起組成了青年學生大隊加入遊行隊伍,這也是多年來首次有青年學生為主體參與的五一遊行。

一場遊行 兩個世界

和隊伍中其他主要來自產業工會會員的隊伍相較,僅約兩、三百人的青年學生大隊顯得有些勢單力薄,然而無論是從遊行訴求;受金融海嘯的衝擊亦或是遭到政府錯誤政策的影響,怎麼看這一小群隊伍卻反而應該是這場危機的主要受害者之一。畢業即失業的壓力、低薪甚至無薪實習的命運、派遣等非典型勞動在職場的蔓延,都讓遊行的主訴求看起來更像是為台灣青年勞動者所發聲而提出。兩相對照,整場遊行的核心訴求「反失業,要尊嚴;反派遣,要保障」,對於身為遊行隊伍中的主力大型(國公營)工會與其會員所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而言,反而很難苛求他們能夠深刻感受到勞動市場的惡化與嚴峻挑戰。

於是乎,遊行中許多參與者對遊行的態度,「嗆聲兼相挺」以及嘉年華式集結的意義,恐怕更勝於對遊行訴求的迫切渴望。當行經行政院幾波媒體鏡頭前與保警人牆劍拔弩張的高張力推擠戲碼落幕後,遊行隊伍拐過景福門緩緩進入凱達格蘭大道上最後集結點時,近萬隊伍的人群早已離散逾半,隊伍士氣終究像是洩了氣的皮球一蹶不振,疲弱的氣勢從現場一批批提前撤離的員警足以證明。

雖然這樣的收尾讓許多人對遊行抱有期待的朋友感到落寞與失望,許多第一次參與五一遊行的年輕朋友更是不解;然而,事實上任何一個瞭解台灣勞工運動現實處境的人心裡也都明白,此般結果多少已在遊行前的意料中,而非意外。若真要探究,這樣困境也正是台灣此刻勞工運動遲早不得不去面對的課題──在台灣勞工普遍虛弱而有限的組織動員能量限制下,少數組織化的工會組織不得不被期待成為每次動員場域的主力,然而運動的目標與整體勞動環境最迫切的問題,卻往往不在這些組織化的勞工關注的議程當中。

動員主力來源與運動目標的乖離

我們當然都知道這樣的落差並非絕對,組織化的核心勞工也絕非不可能擔負起提升改善整體勞動環境的責任。長久以來部分工會幹部與工運工作者不斷透過論述與討論與行動,試圖縮短這樣的落差,甚至期望組織化的工會扮演起運動火車頭的角色,這樣的努力不能說沒有成效,但我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傳統組織化勞工(以國公營事業)與未組織化(弱勢/非典型勞動者)之間動員與組織能量的差距,在過去十多年來,不但沒有被拉近,反而隨著弱勢/非典型勞動隊伍的擴大而顯得更加巨大。

也就是說,當我們面臨到可能影響多數弱勢勞工的重要戰役時,大至勞動派遣立法、基本工資調漲;小至颱風假、離職違約金等等議題時,這些戰役的勝敗,很可能往往同時也將影響台灣集體勞動力量的發展。然而結構上的限制與依賴,卻讓我們往往直覺地期待或者是直接將戰役主導權交給了擁有相對動員實力與豐富資源的工會組織;只是,我們也很清楚,對於多數組織化的工會而言,這些議題實際上都不是他們所迫切面臨的問題。

更嚴重的是,某些關鍵的議題上,在資方與國家刻意的分化下,組織化勞工甚且根本與非典型/弱勢勞工對立了起來,在部分工會幹部的眼中,非典型/弱勢/青年勞動這類非核心工人的存在,反倒成了確保他們現有勞動條件與穩定工作的安全閥,這種矛盾,在過去聯盟協助處理的案例中屢見不鮮。

因此,對於任何一個關心台灣勞工運動與台灣勞工處境的人而言,如此找出一條跳脫過去限制的道路,必然是不可迴避的嚴肅課題。個人之見,藉由持續地經營、組織弱勢/非典型/青年勞動者,一步步壯大其組織與動員能量,也許才是我們應優先鎖定的核心目標。這條道路短時間看來或許顯得緩慢,但卻是讓多數弱勢尚未組織勞動者得以集結組織化、告別現階段動員困境並進而取回相關勞動議題主導權的唯一方法。

青年自己才是未來真正的救贖者

在經營與組織未組織化的勞動者之中,相較其他未組織勞動者族群,青年勞動者無疑地扮演著更加關鍵的角色。若以去年五一遊行青年學生大隊的人數來檢視,我們不得不承認,現階段的努力與成果相比,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幾乎沒有例外,絕大多數青年勞動者都將會是未來勞動環境持續惡化的受害者。無須危言聳聽,只要翻開報紙雜誌;轉開電視廣播;瀏覽網路或電子佈告欄,我們都不難從零碎的蛛絲馬跡中,拼湊出台灣此刻青年勞動者的處境與危機。

4年多前,當聯盟成立之初開始嘗試具體分析「青年貧窮化」的現象時,「青貧化」概念在輿論與媒體中還猶如時髦用語般地陌生而新鮮。然而,不過短短4年多的時間,青年貧窮化趨勢的惡化與深化,似乎已到了顯而易見無需說明的地步了,從大專院校內知識青年到進入職場社會青年,很少有人感受不到整個大環境對青年勞動者的巨大壓迫。

然而面對這樣日益令人喘不過氣來的壓迫與向下惡性競爭的壓力,從這次遊行的過程與結果,我們很容易發現,要靠現階段有組織化的工會組織來遏止甚至翻轉台灣青年勞動者的勞動處境,絕對是一條行不通的道路,一切的契機還是只能回到青年勞動者自身尋找。在聯盟過去協助大大小小的案例中已經證明:每一件爭議案件中,只要青年勞動者願意且主動意識到自己同雇主與國家爭取過程中,所扮演的不可取代的主動而積極的地位,我們幾乎沒有任何輸掉過任何一場爭議!

也因此,如今真正迫切需要的,是如何將這樣的經驗複製擴大而發展成為集體的力量;是如何藉由這樣的經驗,說服更多的青年勞動者相信自己而非任何救世主,才是改變我們未來前途的真正關鍵;是如何在未來能夠發展出讓青年勞動者更有效集結的不同組織型態與團結模式。而這樣努力的方向,絕對只有透過持續的經營與組織工作才有機會達成,也因此,如果說,去年這樣一場實質上並未爭取到任何具體成果的遊行,對我們而言有哪些收穫與啟發的話;也許,就是讓我們更加確信必須持續投入扎實的組織工作的必要性吧!(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

延伸閱讀:面對青年貧窮化系列文章

2010年2月7日 星期日

[轉貼]旗山的狗狗需要你

※提醒您:
請務必至活動頁面:http://emkt.pixnet.net/blog,依步驟完成串連,並貼上您的發文位址,系統才能
正確記錄到您的愛心,為您累計捐款金額唷!!

98年11月10日高雄市關懷流浪動物協會,從繁殖場業主手中救下了數以百計的受虐狗,殘忍的繁殖場,將銷售較差的犬種,一率斷水斷食,活活餓死……死掉後全都拖出來,小一點的就打包丟在水溝裡,大一點的就隨手將牠棄置在狗場的一角,任其腐爛….

已經死亡發臭的狗屍體
許多籠子裡的狗狗就連這樣的餿水都沒得吃

為什麼會有棉花在籠子裡呢?走近一看才驚覺這是一具只剩皮毛及不成形的屍體...

柯基、狼犬、梗犬全都擠在一起。


●詳見原文【狗間煉獄.凌遲處死】

目前救援行動後已使狗兒重獲自由,其中七成的狗兒都患有疾病, 龐大的醫療與飼料支出都讓協助救援的協會難以負荷,目前狗兒們即將斷炊、將無法醫病, 希望大家不要遺忘這些狗兒,請接力的用你的力量將此訊息轉PO出去。

痞客邦正為狗兒們發起10萬串連捐10萬飼料活動, 邀請希爾思一同為每一筆串連文章捐出1元飼料費,希望能拋磚引玉,透過你手中的滑鼠, 將狗兒們需要物資、救命的飼料營養品、善款等資訊傳遞出去,一起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請點我進入串連





你我的轉貼訊息只是微薄之力,也可能是一狗兒們求生的一現曙光, 請大家幫忙這些可憐的小生命,無論是捐物資、善款幫忙,都請不要忽視自己的力量, 縱使只是棉薄之力,凝聚微薄的力量就能匯集成幫助狗兒們的大力量。

協會目前極需協助:
 1.營養補給品,及維他命注射液
 2.募集飼料、罐頭
 3.認養或助養
 4.募集結紮及醫療善款
 5.您的轉貼募集資訊,讓更多有心想要協助或認養的善心人士能夠參與

串連活動網址:http://emkt.pixnet.net/blog
串連貼紙: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我們的島] 中科四期相思寮與七星潭

到底是什麼原因
使的這些年近七旬的老人們
仍得拖著應該在家含飴弄孫的身體
上街 上台北抗議?
這是最基本的
對於"生存"的掙扎
對於"家"的愛










Plight at the museum 美術館的處境

美術館的處境 --中譯,歡迎轉載

文/David Frazier
譯/黃立佩

1986年,蔡國強離開他的原鄉中國,開始使他日後被視為世界頂尖藝術家之一的藝術創作。兩年前,他成為第一位在世便榮獲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回顧展的華人藝術家。該展覽後來移到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兩地總和的參觀人次高達90萬。
這位53歲藝術家以中國的傳統材料創作,尤其是具前衛觀念、用來爆破作品的火藥,長久以來得到西方藝評家的讚美。他有名的爆破系列,作品包括2003年環繞紐約中央公園令人驚嘆的「光輪」,90中期在核爆舊址--廣島、也在美國各地創造的小蘑菇雲,以及慶祝2008奧運開幕時足跡遍及北京天空的腳印形爆破。
古根漢展覽中,以錄像呈現這些爆破作品,另外還有許多驚人的大型規模裝置,像是懸在半空「爆炸中的」車子、以100隻野狼標本呈現的作品等。現在這些大多數被移到了北美館,為當期展覽「蔡國強泡美術館」,展期:11月21日到2月21日。
然而,台北展覽的參觀人數普通,還因為政治和資金議題而備受批評。最為猛烈常見的攻擊是針對蔡國強與馬英九的女兒間的關係,馬唯中和馬元中多年來在紐約當蔡國強的助理並在展覽開幕時親自為民眾導覽。
不過藝術界人士更擔心更深層的政策改變,這在蔡國強展覽中變很顯著。首先怨言是關於中國人在台灣展覽的檔期配額新制度,這已經在至少兩個台灣一流美術館實施。第二,雖然位在公家美術館,主要策劃執行這個展覽的卻是身為營利單位的誠品,誠品畫廊在台灣有經營販售蔡國強的作品。許多人相信這些政治化、商業化的趨勢是美術館角色在台灣社會要被重新定義的預示。
徐文瑞表示:「另一方面,現在館方明顯地政治化,這威脅了在地美術館的專業和中立。」他與北美館有十年以上的密切合作,是2000和2008年臺北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同時,」徐文瑞說:「有了一個新的商業焦點,則威脅了這個機構『公共』的本質。基本上,政府現在想要美術館賺錢。在蔡國強展覽中這些事情都一起發生。」

中國檔期新配額

蔡國強的當期展覽原本是可以輕易就靠實力來台北,但使國內藝術圈憂慮的是,它是在一個未公開的新政策下被引進。該制度中,北美館和台中國美館每年各有兩檔展期給中國藝術家作特展。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向Taipei Times記者說:「去年我們政府整個對中國的政策改變,政府想要積極作文化交流,所以我們美術館便配合這個政策。從去年起,我們開始和中國的美術館與藝術家進行合作。」
被問到這個檔期配額制應當維持多久,謝小韞答覆:「沒有時間限制。從現在起會持續下去。」北美館發言人盧立偉進一步說明︰「我們從未向媒體發佈此事,這是館長的決定。」去年沒有任何正式聲明,國美館執行了類似的政策變動。
徐文瑞說:「這個配額制的問題在於,策辦這些展覽取決於政治決策。當藝術像這樣變成政治工具,理念的品質和專業性就會打折扣。如果是個好展覽就罷了,但不清楚內容就事先決定是很荒謬的。」
但是高層官員支持這個制度。台北副市長兼任文化局長李永萍為這個政策辯護,她解釋:「我覺得我們過去對中國大陸的了解太少。我們忽視太久了,但現在是需要面對了。」
在2007年進入北市政府於市長郝龍斌身邊獨攬文化大權之前,李永萍是藍營立委。她說這個中國藝術政策的根源始自2006馬英九尚為台北市長時。在那之前,1980年代的緩和政策讓非官方的兩岸文化交流逐漸匯聚力量,大多數是商業性質的藝廊或是聯展。但2006台灣和中國間的美術館首次交流,為了這個後政治性的展覽《展開的現實主義——1978年以來中國大陸油畫》,北美館和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各出借了百幅以上典藏繪畫。
「馬英九當上總統之前,就認為我們應該朝全面性的交流與開放之方向前進。」李永萍說:「他運用台北市政府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現了兩岸交流政策之方針。」提到馬英九,李永萍欣然承認:「我們思想一致。」在這信念中,台灣未來的繁榮倚賴兩岸間在文化上與經濟上的交流,而台灣的前途繫於在更大的對岸市場中的自身競爭力上。
「上個世紀,我們多受美國支配,也就是說你是相當美國化的,很多的文化價值都是美國價值。但如今整個世界在轉變,中國的價值或多或少在興起。尤其對於享有同樣民族遺產的我們來說,看見華人藝術家在國際上受肯定、讓大眾加以認識,這些是很重要的。」李永萍說。

不對等交流

北美館和國美館每年都主辦約24個展覽,當中各有4到5個算重點展覽。北美館的這些重點展覽中,有少數是通常被規劃至地下室展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
蔡國強的「泡美術館」絕對是個重點展,使用了北美館一樓的整層展區和8千萬預算,是一個台北雙年展(北美館的頭號當代藝術展)兩倍以上的經費。
根據那個新的檔期配額制度,北美館每年兩個中國展覽,一個是中國藝術家個展,一個是和中國的美術館交換展品的聯展。去年的個展是56歲的方力鈞,國際知名的玩世寫實主義名家。和上海美術館的交流結果是「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一個稍嫌乏味、畫作中的城市之歷史。作為交流的一部份,北美館約50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被送至上海美術館,在六月展覽。(蔡國強展在去年11月開幕,但算作2010年的展覽)
41歲的藝術家,台灣裝置藝術與觀念藝術的先鋒姚瑞中說:「我能接受交流展,也支持兩岸交流,不過必須對等。但這是個假交流,我覺得這是殖民主義者的交流。」
姚瑞中和其他人關注的是,在個展方面中國沒有實現互惠。當北美館正買下方力鈞的作品,也可能跟蔡國強買一件或更多作品,中國的美術館既沒有給台灣藝術家策辦要展也沒有買下他們的作品。
謝小韞反駁這個想法並宣稱:「已經有很多台灣藝術家在中國的美術館展出過。」不過他承認中國的情況很不一樣「他們經營美術館的方式與我們不同,有些是承租空間,所以如果台灣藝術家要在中國展覽,有時必須付費或捐出作品給那些美術館。」
中國對於表現自由的限制是另一個被關切的事。拍攝自己在台灣及中國的政治歷史遺址上小便的姚瑞中說,他在2007年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中的一件作品被撤下,他高度懷疑自己在中國的前景。徐文瑞有相似的疑問:「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台灣最出色的國際級藝術家-陳界仁的展?」(陳界仁有很多錄象和攝影作品描寫台灣和中國歷史上的暴行)
相反地,儘管蔡國強的最大作品中,有些是中國共產黨委託製作的,台灣官員從未質疑他的政治信條。
2008年臺北雙年展後駐台北至今的奧地利當代藝術家楊俊說:「他除了奧運,還在中國60周年國慶放完煙火後才過一個月就到台北展覽了,真是荒唐。」
臺北副市長李永萍不完全認同這些想法,他說:「有的團體,也許是基於台獨的政治理念,所以感覺不安。我認為他們支持文化保護主義,文化保護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是一樣的。只要你採取保護主義,就失去競爭性,而當你失去競爭力你就被淘汰。」

商業因素

在蒐集本文的資訊時,一名北美館員工私下問我:「你不覺得過去兩年我們和台灣當代藝術圈的關係越來越弱嗎?這是我的感覺。」
新的中國檔期配額之外,北美館和其他美術館更引人注目的趨勢是營利本位的新重心。傳統上著重公眾教育和當地藝術家發展的美術館,現在有了辦展要紅的壓力,姚瑞中稱之為「超級大展」。這些需要大預算、私人大企業贊助和許多行銷規劃。
北美館最好的例子是「皮克斯動畫20年」,展出皮克斯動畫的全面作品,在去年接近皮克斯工作室新片上映的時候開幕。比起前一年度的記錄40萬,到北美館的參觀人次激增到110多萬。
「北美館不只是為少數藝術家而存在,這並不是他的功能。」李永萍解釋:「從政府投資的角度來看…而我們投資了很多錢,我們要提供服務給40萬人還是110萬人?」
如果你們想要數字的話那麼開迪士尼樂園好了,」楊俊反駁道:「一旦你接受以數字為論據,那所有其他的論據就都死了,不再關於品質和內容。」 因為關於蔡國強展覽的爭議,展覽的人數統計還沒有很高。但是這絕對是超級大展的新類型,且到現在看起來,北美館比任何美術館都放棄更多內容上與經營上的控制權。作品大部分是為預算八千萬的展覽付出七千萬的誠品所挑選。誠品還負責廣告宣傳、出售預購門票和大規模的行銷規劃。
藝評家張小虹對這樣的安排有嚴厲的評論,他在聯合報(the United Daily News)寫到,這個展覽「把崇高的台北市立美術館變成一個超大型的誠品畫廊。」
徐文瑞也相信北美館之健全有了危險,他說:「這個方法讓美術館向藝術市場大開門戶,你有錢的話,就可以在這裡做任何事情。」


-------------------------------------------------


原文出處:
Plight at the museum, written by David Frazier,《Taipei Times》, Jan.17. 2010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eat/archives/2010/01/17/2003463696

2010年2月2日 星期二

[轉貼]兼任文化殖民局的美術館-2009北美館策展規劃與反彈

破報
文/陳韋臻

就在2009年底《藝術家雜誌》選出「十大公辦好展」,北美館歡欣擁抱獨佔前五名敖頭地位的同時,由「蔡國強泡美術館」而來,長期藝文圈人士對台灣文化政策與北美館資源分配和商業操作的反彈聲浪,也明確被引爆開來。1月17日《Taipei Times》中,由David Frazier撰寫的報導〈美術館的處境〉(Plight at the museum),將台北副市長兼任文化局長李永萍和部分藝術家兩造說法並置,形成展覽策略的辨證,也暴露出近期藝術圈人士對於北美館現象的諸多不滿情緒,包括台北市文化局所謂藝文交流與商業邏輯的展覽策劃。如果說,《藝術家雜誌》2009年票選「十大公辦好展」,前五名皆由北美館包辦(包括「皮克斯動畫20年」、「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蔡國強泡美術館」等),卻同時遭到大量的批評反對,究竟反映出了何種文化現象?是台灣藝術家對蔡國強眼紅?還是北美館辦展策略上真的出現了難解的問題?

從〈美術館的處境〉一文出發

當台北副市長兼任文化局長李永萍與北美館館長(及未來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聯成一線,在〈美術館的處境〉文中,前一位表示要由「美國價值」(American standards)轉為「中國價值」,並進行兩岸文化交流的文化政策;謝小韞則貼上去表示,北美館服膺於政府的兩岸文化交流政策,從去年開始開放中國美術館與藝術家的交流。

由此,形成2009年北美館投資大量預算與開放多檔展覽給中國藝術家的現象,從「生命之渺-方力鈞創作25年展」、「蔡國強泡美術館」(本展跨至2010年,在北美館館方說法屬於2010年的展覽)、「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等三檔大展,以及2011年預計邀請中國藝術家艾未未的個展。然而就在李永萍與謝小韞清楚表示了文化政策後,記者再致電詢問北美館發言人盧立偉時,他卻表示:「中國當代藝術與特展進入北美館的部份,館內並不會自認要朝這兩個方向走...外界關心這個問題很自然,我自己在這個圈子很長時間,我也可以理解,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

盧立偉列舉了未來一年內北美館規劃的展覽,包括陳界仁回顧展、莊普回顧展、費城美術館收藏展、高更展,以及以色列藝術家亞剛(Yaacov Agam)等,證明北美館並未厚此(中)薄彼(台)。至於已經來北美館場勘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個展呢?盧立偉迴避說:「艾未未那是後年底(誤:明年底)的事情,現在還言之過早。」至於〈美術館的處境〉文中提及,北美館一年讓出兩檔展期,一為中國藝術家個展,一為中國藝術家聯展的規劃,盧立偉則強調:「原則上至多一檔,可能有,也可能沒有...到底有沒有因為辦中國藝術家的展覽,而排擠到台灣藝術的表現空間,我們認為還好......」

資源分配不均加上使用不當=藝文界大逆襲

無論是李永萍與謝小韞認為台灣文化策略應該與中國保持規律性的交易,或者盧立偉所言「事實上並不是這樣」,至少在策展經費的使用上,輕易就可以探查出當中的嚴重不均。單就名列「十大公辦好展」前五名的辦展金額,以前兩名「皮克斯動畫20年」與「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合計約一億兩千萬,蔡國強8000萬和方力鈞近1000萬合計約9000萬第五名的「叛離異相:後台北畫派」展出經費只有約四百萬元,即使是所謂「歷次經費最高」的2008年台北雙年展,3400萬的經費也不及蔡國強或龐畢度展的一半。這也是為何會產生質疑北美館是否願意花同樣經費去捧一名台灣藝術家之因。

然而,真正向下探究,問題癥結並非出在中國或台灣(或者國際知名美術館品牌)的資金流向及選擇。國際展在花費上所費不貲,大半原因出自展品的跨國運送上,然而接下來該面對的問題是,包括大型國際藝術展,斥資大把經費的大型特展,究竟引入台灣民眾何種對於藝術的想像和接觸。

除了〈美術館的處境〉中引用的姚瑞中與楊俊等人提出的批評,藝術家兼策展人王俊傑在接受記者訪問時,率先表示,最近關於北美館的爭議,是出在北美館的「專業性」低落,「你今天如果在專業角度,展出什麼作品或做什麼研究,只要講的清楚,展什麼都可以...如果你今天是用專業性、學術性的角度,說出個道理,那就是負責。」類似的看法,藝術家陳界仁認為,台灣當代藝術界的反彈,有大半問題是在質疑,北美館投入大量資金去換取一檔接一檔的大型展覽,然而卻視文化與知識生產職責為無物,「像世外桃源本身是龐畢度很糟的一個展覽!這是文化政策的問題,從北美館年度展覽規劃來看,真正關切文化生產或知識生產的展覽太少,比例嚴重失衡了。」

北美館藝術殖民加盟店

倘若李永萍與謝小韞認為,當前北美館的策略是「國際間文化交流」,是否相對意味著台灣藝術界的反彈是「鎖國心態」?這種解讀恐怕是種過於簡單的對立詮釋,也是將台北市文化局與北美館「國際間文化交流」此說詞賦予太強大的正當防衛意義。

綜觀北美館歷次大型國際展,在所謂國際化與文化交流政策底下,無論是館對館交換展品或者直接引進國外大型展覽,至少在台灣民眾看見的多是一種直接移植搬進美術館中的展覽,所謂「策展人」甚至無需飛來台灣走入館內觀看展覽空間條件,就可以決定展場的設計與擺設,遑論交流與理解;理所當然,台灣觀眾眼見的,也就是一個斷裂的藝術奇觀。整個情境讓人想起二次大戰後以電視影像文化籠罩第三世界(包括台灣)的文化帝國主義,連現今某些跨國企業會奸詐採用的「在地性」行銷策略都拋諸後腦,唯一與台灣在地有關的大概就是Open小將陪你看蔡國強,以及越來越多的影視圈名人代言一成不變的展覽內容。

起源於1993年《中國時報》開始向國外博物館借展的操作,演變至今成為眼下常見簡單移植的展覽,並逐漸養出了越來越多台灣民眾靠口碑與名氣選展覽的習慣,說到底,這恐怕是台灣美術館(不只北美館)最大的教育貢獻;我們知道了安迪沃荷、米勒、梵谷還有蔡國強,也像是走進了奧塞美術館、大英博物館、龐畢度藝術中心,但我們卻看不到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與當前學術研究,更不知道當下各國藝術的真實發展現況而愈多的民眾衝著名氣走入美術館,則迴圈地繼續豢養美術館以參展人數和藝術家名聲為辦展依歸的走向,連「十大公辦好展」前五名(除了第四名方力鈞由於不收門票費之外),根本就是2009北美館參觀民眾總人數大排名。

王俊傑在提及美術館國際化的問題時,表示:「美術館管理機制要去定義與國際接軌、國際化到底是什麼。國際雙年展某種程度也是大拜拜,如果是學術性的展覽,你必須要讓民眾知道位何要引進這位國外藝術家...並不是這個人紅就展這個東西。」陳界仁則對此表示:「台灣在做這些文化交流時,並沒有詢問專業的意見,文化交流首先必須是個知識的交換和流通,但在台灣則是商業操作...我們主動去辦一個展覽,深度到底在不在?...連我在跟北美館諮詢委員們溝通這些問題的時候,他們根本聽不懂!」

先忽略為何一個政府政策走向可以直接影響美術館展覽規劃專業的問題,當美術館釋出一檔一檔的展出空間,投入大量資金引入國際與中國的藝術展時,在李永萍的口中是「去美國化」,與國際潮流同合轉向「中國價值」,然而就連她所謂的「中國價值」,恐怕也是經過西方藝術市場點頭之後的商品價值,並非真正在中國探究社會現象的那些藝術發展,而是在西方世界火紅後四處拍賣世界競相搜購的「中國熱」藝術家。陳界仁就直接表示:「這些人本來就是最崇拜西方中心,現在轉為中國,但這些中國也不是真實的中國,只是很紅的藝術家...中國有很多藝術家是在談論城鄉、移工、煤坑的問題,比較不容易被西方世界理解...我們是在找明星,而這些明星又是取決於西方紅不紅、商業市場大不大...這基本上還是西方中心。」

在政府官員底下,相較於美國價值似乎較為政治正確的中國價值,窮究到底都還是一種明星藝術家與名牌美術館的文化殖民與權力崇拜時,美術館到底生產了什麼文化價值可是顯而易見。這些文化價值又回歸到與民間單位合作辦展的世界之中,無論方力鈞或蔡國強背後都是由台灣畫廊撐腰,所謂的中國價值,只怕換算出來的其實是藝術市場的作品價碼,而美術館依舊只會開心地向媒體報導新一檔特展的參觀人數。

-----

延伸閱讀 Plight at the museum

編按:
在Plight at the museum文中
台北國文化殖民局長李永萍提到
"台灣的未來繁榮依賴於兩 文化和經濟一體化與中國,
台灣的未來 聯繫到其競爭優勢在更大的中國市場。 "
假使文化機構的主掌者
都這麼輕率的將藝術和文化
放在市場經濟價值地秤錘上衡量
那麼快速的失衡傾斜也是可以想見的

另外李永萍也說
他認為這些人是因為支持台灣獨立
所以他們感到不安
這是何等的帽子與過度簡單的二元劃分
要知道 中國一樣有與台灣關心弱勢的藝術家
何以北美館選擇的是已經在國際上大紅大紫的中國藝術家
而不是選擇一個 同樣能反映出
台灣和中國社會所共有的某種問題的藝術

讓我們隨便舉出李永萍在這篇文章的第n+1個可笑之處吧
"我認為他們是支持文化保護主義,"她說。
"文化保護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是相同的。
一旦你採取保護主義,你不再具有競爭力。
當你沒有競爭力,你死了。"
又是再一次的將經濟與文化作為類比
要知道 如果真的要以所謂的市場價值來衡量文化的一切
那麼世界上的語言 文字 生活方式和地方特色早該消失
那麼 爲了挽救我們"不成才"的台灣藝術界
是否下一步驟 必須要來簽一份藝術ECFA??

所以 大家來幫"北美館"想一個新的全名吧
本站的建議是
台北國文化失憶委員會轄屬文化殖民局之誠品北美自由經濟貿易協定美術精緻禮品館 簡稱北美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