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Plight at the museum 美術館的處境

美術館的處境 --中譯,歡迎轉載

文/David Frazier
譯/黃立佩

1986年,蔡國強離開他的原鄉中國,開始使他日後被視為世界頂尖藝術家之一的藝術創作。兩年前,他成為第一位在世便榮獲紐約古根漢美術館舉辦回顧展的華人藝術家。該展覽後來移到西班牙的畢爾包古根漢,兩地總和的參觀人次高達90萬。
這位53歲藝術家以中國的傳統材料創作,尤其是具前衛觀念、用來爆破作品的火藥,長久以來得到西方藝評家的讚美。他有名的爆破系列,作品包括2003年環繞紐約中央公園令人驚嘆的「光輪」,90中期在核爆舊址--廣島、也在美國各地創造的小蘑菇雲,以及慶祝2008奧運開幕時足跡遍及北京天空的腳印形爆破。
古根漢展覽中,以錄像呈現這些爆破作品,另外還有許多驚人的大型規模裝置,像是懸在半空「爆炸中的」車子、以100隻野狼標本呈現的作品等。現在這些大多數被移到了北美館,為當期展覽「蔡國強泡美術館」,展期:11月21日到2月21日。
然而,台北展覽的參觀人數普通,還因為政治和資金議題而備受批評。最為猛烈常見的攻擊是針對蔡國強與馬英九的女兒間的關係,馬唯中和馬元中多年來在紐約當蔡國強的助理並在展覽開幕時親自為民眾導覽。
不過藝術界人士更擔心更深層的政策改變,這在蔡國強展覽中變很顯著。首先怨言是關於中國人在台灣展覽的檔期配額新制度,這已經在至少兩個台灣一流美術館實施。第二,雖然位在公家美術館,主要策劃執行這個展覽的卻是身為營利單位的誠品,誠品畫廊在台灣有經營販售蔡國強的作品。許多人相信這些政治化、商業化的趨勢是美術館角色在台灣社會要被重新定義的預示。
徐文瑞表示:「另一方面,現在館方明顯地政治化,這威脅了在地美術館的專業和中立。」他與北美館有十年以上的密切合作,是2000和2008年臺北雙年展的策展人之一。「同時,」徐文瑞說:「有了一個新的商業焦點,則威脅了這個機構『公共』的本質。基本上,政府現在想要美術館賺錢。在蔡國強展覽中這些事情都一起發生。」

中國檔期新配額

蔡國強的當期展覽原本是可以輕易就靠實力來台北,但使國內藝術圈憂慮的是,它是在一個未公開的新政策下被引進。該制度中,北美館和台中國美館每年各有兩檔展期給中國藝術家作特展。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向Taipei Times記者說:「去年我們政府整個對中國的政策改變,政府想要積極作文化交流,所以我們美術館便配合這個政策。從去年起,我們開始和中國的美術館與藝術家進行合作。」
被問到這個檔期配額制應當維持多久,謝小韞答覆:「沒有時間限制。從現在起會持續下去。」北美館發言人盧立偉進一步說明︰「我們從未向媒體發佈此事,這是館長的決定。」去年沒有任何正式聲明,國美館執行了類似的政策變動。
徐文瑞說:「這個配額制的問題在於,策辦這些展覽取決於政治決策。當藝術像這樣變成政治工具,理念的品質和專業性就會打折扣。如果是個好展覽就罷了,但不清楚內容就事先決定是很荒謬的。」
但是高層官員支持這個制度。台北副市長兼任文化局長李永萍為這個政策辯護,她解釋:「我覺得我們過去對中國大陸的了解太少。我們忽視太久了,但現在是需要面對了。」
在2007年進入北市政府於市長郝龍斌身邊獨攬文化大權之前,李永萍是藍營立委。她說這個中國藝術政策的根源始自2006馬英九尚為台北市長時。在那之前,1980年代的緩和政策讓非官方的兩岸文化交流逐漸匯聚力量,大多數是商業性質的藝廊或是聯展。但2006台灣和中國間的美術館首次交流,為了這個後政治性的展覽《展開的現實主義——1978年以來中國大陸油畫》,北美館和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各出借了百幅以上典藏繪畫。
「馬英九當上總統之前,就認為我們應該朝全面性的交流與開放之方向前進。」李永萍說:「他運用台北市政府文化交流的平台展現了兩岸交流政策之方針。」提到馬英九,李永萍欣然承認:「我們思想一致。」在這信念中,台灣未來的繁榮倚賴兩岸間在文化上與經濟上的交流,而台灣的前途繫於在更大的對岸市場中的自身競爭力上。
「上個世紀,我們多受美國支配,也就是說你是相當美國化的,很多的文化價值都是美國價值。但如今整個世界在轉變,中國的價值或多或少在興起。尤其對於享有同樣民族遺產的我們來說,看見華人藝術家在國際上受肯定、讓大眾加以認識,這些是很重要的。」李永萍說。

不對等交流

北美館和國美館每年都主辦約24個展覽,當中各有4到5個算重點展覽。北美館的這些重點展覽中,有少數是通常被規劃至地下室展區的台灣當代藝術家。
蔡國強的「泡美術館」絕對是個重點展,使用了北美館一樓的整層展區和8千萬預算,是一個台北雙年展(北美館的頭號當代藝術展)兩倍以上的經費。
根據那個新的檔期配額制度,北美館每年兩個中國展覽,一個是中國藝術家個展,一個是和中國的美術館交換展品的聯展。去年的個展是56歲的方力鈞,國際知名的玩世寫實主義名家。和上海美術館的交流結果是「上海故事:上海美術館館藏作品展」,一個稍嫌乏味、畫作中的城市之歷史。作為交流的一部份,北美館約50位台灣藝術家的作品被送至上海美術館,在六月展覽。(蔡國強展在去年11月開幕,但算作2010年的展覽)
41歲的藝術家,台灣裝置藝術與觀念藝術的先鋒姚瑞中說:「我能接受交流展,也支持兩岸交流,不過必須對等。但這是個假交流,我覺得這是殖民主義者的交流。」
姚瑞中和其他人關注的是,在個展方面中國沒有實現互惠。當北美館正買下方力鈞的作品,也可能跟蔡國強買一件或更多作品,中國的美術館既沒有給台灣藝術家策辦要展也沒有買下他們的作品。
謝小韞反駁這個想法並宣稱:「已經有很多台灣藝術家在中國的美術館展出過。」不過他承認中國的情況很不一樣「他們經營美術館的方式與我們不同,有些是承租空間,所以如果台灣藝術家要在中國展覽,有時必須付費或捐出作品給那些美術館。」
中國對於表現自由的限制是另一個被關切的事。拍攝自己在台灣及中國的政治歷史遺址上小便的姚瑞中說,他在2007年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中的一件作品被撤下,他高度懷疑自己在中國的前景。徐文瑞有相似的疑問:「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能做台灣最出色的國際級藝術家-陳界仁的展?」(陳界仁有很多錄象和攝影作品描寫台灣和中國歷史上的暴行)
相反地,儘管蔡國強的最大作品中,有些是中國共產黨委託製作的,台灣官員從未質疑他的政治信條。
2008年臺北雙年展後駐台北至今的奧地利當代藝術家楊俊說:「他除了奧運,還在中國60周年國慶放完煙火後才過一個月就到台北展覽了,真是荒唐。」
臺北副市長李永萍不完全認同這些想法,他說:「有的團體,也許是基於台獨的政治理念,所以感覺不安。我認為他們支持文化保護主義,文化保護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是一樣的。只要你採取保護主義,就失去競爭性,而當你失去競爭力你就被淘汰。」

商業因素

在蒐集本文的資訊時,一名北美館員工私下問我:「你不覺得過去兩年我們和台灣當代藝術圈的關係越來越弱嗎?這是我的感覺。」
新的中國檔期配額之外,北美館和其他美術館更引人注目的趨勢是營利本位的新重心。傳統上著重公眾教育和當地藝術家發展的美術館,現在有了辦展要紅的壓力,姚瑞中稱之為「超級大展」。這些需要大預算、私人大企業贊助和許多行銷規劃。
北美館最好的例子是「皮克斯動畫20年」,展出皮克斯動畫的全面作品,在去年接近皮克斯工作室新片上映的時候開幕。比起前一年度的記錄40萬,到北美館的參觀人次激增到110多萬。
「北美館不只是為少數藝術家而存在,這並不是他的功能。」李永萍解釋:「從政府投資的角度來看…而我們投資了很多錢,我們要提供服務給40萬人還是110萬人?」
如果你們想要數字的話那麼開迪士尼樂園好了,」楊俊反駁道:「一旦你接受以數字為論據,那所有其他的論據就都死了,不再關於品質和內容。」 因為關於蔡國強展覽的爭議,展覽的人數統計還沒有很高。但是這絕對是超級大展的新類型,且到現在看起來,北美館比任何美術館都放棄更多內容上與經營上的控制權。作品大部分是為預算八千萬的展覽付出七千萬的誠品所挑選。誠品還負責廣告宣傳、出售預購門票和大規模的行銷規劃。
藝評家張小虹對這樣的安排有嚴厲的評論,他在聯合報(the United Daily News)寫到,這個展覽「把崇高的台北市立美術館變成一個超大型的誠品畫廊。」
徐文瑞也相信北美館之健全有了危險,他說:「這個方法讓美術館向藝術市場大開門戶,你有錢的話,就可以在這裡做任何事情。」


-------------------------------------------------


原文出處:
Plight at the museum, written by David Frazier,《Taipei Times》, Jan.17. 2010
http://www.taipeitimes.com/News/feat/archives/2010/01/17/200346369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