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新竹科學園區竹南基地周邊徵收自救會



請大家加入FB的自救會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chunan.farmers
上面將有所有的最新資料以及討論

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轉貼] 開發的暴力

徵收不成 苗政府乾脆剷平農地



2010.6.9,相信對苗栗竹南大埔的居民絕對是個永難忘懷的日子。

6.8下午,縣府運來水泥拒馬阻斷大埔地區通外道路,並施行交通管制,當地居民發覺後,緊急連絡立委、議員前來協調,縣府態度強硬不予理會,直到傍晚才開放一條通道供民眾出入。

6.9凌晨三點多,警備車載來二百多名員警,同時到來的是二十多輛怪手、鏟土車,還有救護車,帶頭者按圖索驥,四處佈置警力與怪手,時間一到同時出動,令不及防備的居民手足無措,無法相互支援,接到訊息的媒體在外圍即被擋下不得進入。

怪手直接開進休耕或再一個多月就可收割的稻田,或開挖或推土,甚至只是在稻田裡繞幾圈就開走,部份居民隱忍不敢阻止,按耐不住的居民責罵員警和工程人員,招致而來的是稻禾被鏟除得更徹底,及與員警在稻田旁追逐後,立即被優勢警力制服受傷,一位憤怒的農民提言要放火燒怪手,換來的是稻田被鏟成平地,幾乎看不到還站立著的稻禾。

一位婦人孤身站在怪手旁不肯離開,遭十幾位男、女員警包圍,僵持一陣後即被拉走,旁邊一台攝影機持續記錄整個過程,搜證員警好奇地問:「她是你的誰?」,只聽到一句男孩子微弱的聲音:「我母親!」




在一陣狂風驟雨似的摧殘後,除了短時間不可磨滅的心痛外,有幾位居民受傷、一位老婦人昏倒、及已無機會收成的稻田。

6.8晚間,縣府相關主管人員即已悄悄進駐自救會長家對街的民宅,好整以暇的在淩晨時分發號施令讓居民措手不及。其實這兩天的「封路」、「整地」行動,縣府儘可對外宣稱「依法行政」,因為該走的行政程序都已走完,針對尚未繳交權狀的農民,縣府也將補償金提撥至專戶,只要農民改變心意即可領出,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縣長劉政鴻2008年在內政部都委會第689次會議上,當面向委員與民眾承諾將「從優從寬」補償,但至今卻以公告地價徵收民宅及土地,在民眾質疑未兌現承諾及抗議聲中,2010.1.25仍強行舉行動土典禮,今年5.17,縣議會提案通過,在未與居民達成共識前,暫緩全部徵收作業,但在6.9即以整地之名,示警意味濃厚地針對不願繳出權狀的農民而來,更是未遵照縣議會做成的決議!

自古以來,農民視土地為第二生命,而糟踏破壞作物更是被視為刻意挑釁,因為代表要讓農民無法收成、沒有飯吃,難道出身農家,強調為農業爭取權益的縣長劉政鴻忘記了嗎?

老農心痛的豈止一季收成?

<一封寄給馬總統的信>
總統 鈞鑒:
賤民陳張知妹,生於民前三年,住苗栗竹南鎮大埔里,婚後先夫即經政府徵兵遠赴大陸海南島服役,賤民攜子女前往大陸眷探,俟見局勢動盪先夫為堅守崗位無後顧之憂,安排賤民與一子二女輾轉顛沛搭船返台,返台後先夫即音訊全無,賤民頓時失依靠,含辛茹苦將子女扶養成人均事業有成,前百歲時蒙 總統頒壽屏乙幅,深感徳澤,基此原可含飴弄孫安度晚年,惟日前六月九日縣府高官調動二百餘員警力大軍壓境,動用機械將賤民子孫賴以維生及一個月後即可收成之莊稼剷除,如此蠻橫地方政府草率行為,視百姓生家性命如草芥,賤民至今仍惶惶不安,僅有上書勤政愛民 總統做主,因不知何日賤民淒風避雨的處所將變成斷垣殘壁,
懇請 總統能撥冗或派員前來傾聽民怨,否則屆時賤民將拖著孱弱的身軀前往總統府向 總統當面陳情!

陳情人:賤民陳張知妹


-------------------------------------------

這件事情幾乎沒有任何媒體願意報導

甚至是就直接被縣府擋在外圍無法進入

政府如此這般有如流氓的暴力熟可忍?

-------------------------------------------

延伸閱讀:徵收不成 苗政府乾脆剷平農地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媽祖魚] 國光石化拒絕留下白海豚廊道,其他保育策略都是假!

昨日(6/9)環保署召開「國光石化開發對中華白海豚影響與因應」之專家會議,其中國光石化所委託的研究團隊指出國光石化開發所造成的棲地阻絕效應是必然的,且屬於不完全阻隔,是有機會透過行為訓練和引導,讓白海豚可以游過去國光石化開發造成的阻絕。但是這樣的行為訓練成功機率和可行性遭到多位專家的質疑?萬一不成功而造成永久的阻絕,國光石化的研究團隊也承認,只要是永久阻絕台灣的中華白海豚在幾年之內一定滅絕。

因此有環評委員建議應該在工業區和工業港之間留下八百公尺寬的廊道,讓白海豚不必從外海繞行,直接在現有的海域廊道游過去即可,即可降低永久阻絕的可能性。這樣的建議和民間環保團體所提出白買下海豚廊道環境信託計畫不謀而合,也獲得國光石化石化研究團隊的老師舉雙手贊成,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對白海豚友善的策略。但這樣的建議卻遭到國光石化董事長的否決,他認為這樣的廊道會讓國光石化開發的成本增加300億的投資,國光石化只願意承諾進行行為訓練和後續的監測等工作,並要求政府成立「中華白海豚保育研究基金」,國光石化願意共襄盛舉。也就是說國光石化不能完全承擔保護白海豚的工作,並揚言如果卡在白海豚保育要求興建廊道,國光石化的股東會撤資不做了!

甚至說為什麼麥寮六輕什麼都不用做,還是可以開發,而國光石化就遭到如此刁難?彰化環保聯盟蔡嘉陽也是這次專家會議的成員反駁說,「那時候根本沒有白海豚的研究,也許過去還有兩三百隻的中華白海豚,就是因為蓋了六輕,才會導致現在不到一百隻,怎麼說蓋六輕沒有影響?」因此看到國光石化如此強硬的態度,極力撇清開發造成台灣白海豚最後導致絕種的關鍵一擊。連他的研究團隊都支持工業港和工業區之間留下廊道的構想,就因為投資成本高而不願意做,這是什麼樣的企業責任和蠻橫心態?把環境成本外部化,讓台灣人民承受所有環境的災難和生態失衡,讓私人財團利益最大化,這是最不公義的開發行為。

所以民間環保團體與所有關心白海豚生態的民眾,我們應該強烈要求國光石化如果要開發就要執行專家建議有效的保育對策,不要挑簡單的座、沒有效果的做,不然國光石化請另覓其他建廠的地點,不要成為壓垮中華白海豚滅絕最後的一塊大石頭。而「搶救濁水溪口濕地、全民守護白海豚」的環境信託計畫仍會持續進行,顯然這是環保署、環評委員和國光石化研究團隊所認可的可行方案,如今財團為了自己的私利,就讓環境信託人民的力量,一起來喝阻國光石化的開發,讓他們離開濁水溪口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地另覓其他替代區位。

請大家持續推廣進行環境信託計畫,非買下濁水溪口濕地不可!我們看看政府要如何回應環保團體所提出來的環境信託計畫,如果核准我們就可以留下白海豚一條生路,如果政府不核准那就是跟財團為伍,圖利財團,讓台灣蒙上滅絕白海豚的惡名,所有的保育政策和節能減碳的宣示都是假的。


來自--彰化環盟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5.31 青年關心淡北道路討論會

十年前,在淡水人與環保團體的強力反對下,淡水河北側沿河快速道路胎死腹中。兩年前,這個計畫經過修正,改稱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企圖闖關。這一次,不但有關心永續保育的環保人士憂心紅樹林生態和河岸美景被破壞,更因在工程用地發現文化遺址,文史與藝術工作者也加入反對行列,最後成功地使這個案子進入環評程序,不至於貿然動工。

今年四月開始,淡水河北側平面道路進行環境評估初審,贊成與反對雙方又是一番論戰。這次環境評估的審查,關乎未來淡水河沿岸生態環境與人文景觀,淡水河沿岸的居民,以及從各地到此工作、求學的人們,都應該瞭解、關心並且思考。

然而,由於淡北道路爭議至今已有十年,而前次討論已是兩年前的事情,對許多現在正在淡水及附近地區求學的學子來說,不但感到陌生,也沒有管道獲得資訊,更無從判斷是非對錯。因此,我們希望藉由這次討論會,讓關心環境議題、關心社區發展的年輕朋友,一起來聊一聊這件重要的大事。

時間:2010年5月31日(週一) 19:00
地點:觀海極品二樓管理室(台北縣淡水鎮民族路31號)
歡迎淡江、真理、聖約翰、台北海院、基督學院、北藝大學的同學踴躍參加。
也歡迎其他同學一起來關心!

報名:http://bit.ly/9GBPDj
聯絡人:
吳銘軒 ttcat0902@gmail.com 0935-697573
王鐘銘 mingwangx@gmail.com 0915-321439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站滿重建街


日期:2010年5月30日
時間:16:00 - 16:30
地點:淡水重建街


5/30.下午4點.讓我們一起來"站滿重建街".
表達我們對一條即將消逝的老街的不捨.
讓我們一起來和老街拍一張環境肖像照吧!
我們大都是沉默的一群.
所以就用沉默的方式來表達我們對一條淡水老街的不捨吧 !
人要分離的時候總是會一起合拍一張紀念照片.
同樣的. 我們也希望藉此與這條淡水最古老的街道.
一起合拍一張大紀念照.
人家說: "歹戲拖棚".好的照片.一張就夠了 !
所以活動當中.見不到標語.布條.口號.手勢-----等等.
更沒有名人顯要的致詞或批評別人的字眼.
我們要維持我們沉默的尊嚴.
用我們一貫的沉默來感動人.
就像沒有色彩激情的黑白照片.
總是以沉穩的力量在感動人.
活動從當天(5/30.日)下午4點開始集結.
預計4:20開始 4:30結束.
活動時間很短.請告知好友務必掌握時間.

延伸閱讀:搶救台北第一街--重建街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轉錄] 都是別人錯(徐光蓉)

都是別人錯(徐光蓉)

2010年05月11日蘋果日報

媒體報導國光石化開發單位抱怨環境影響評估過程延宕時日,委員與民眾要求太多,為此拜會蕭副總統,希望解決此問題。從開發單位的角度來看,所有「耽誤」開發行為進行當然都是障礙。但大家都知道,開發業者所關心的是自己的財富能否增加,往往和多數人或國家的利益有衝突。此項開發案正是如此。

批評環境影響評估「延宕時日,要求太多」乃部分開發業者的一貫伎倆。根據過去環境影響評估經驗,委員從收到環評書件到開會時間不超過十日,95%以上時間是開發單位自己用於書件準備;開發規模大,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自然深遠,該問的是環評會議中所提問題是否合理?為何數年來,開發單位一直無法解決這些疑慮?

評估資料不確實

問題其實在於開發單位所製作環境影響評估書件──對環境影響避重就輕,企圖以不確實資料矇混過關;部分委員與關心的民眾因此一再提出質疑,開發單位不願面對或無意願提出確實可能影響,於是開始訴諸政治、媒體影響力卸責。根據經濟部資料,台灣在2008年以相當於15.7%GDP買能源,其中的35.5%被包括石化、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產業使用,而這些產業僅創造2.9%GDP;還沒計入政府提供的優惠、補貼,小學生都已知道這是賠本生意,難道還要擴大,繼續要民眾負擔?

國光石化環評書件問題,僅舉過去環評會議中提出之部分問題為例:

1.開發單位宣稱開發規模將與六輕相當;而CO2排放僅約台塑六輕的1/3,難道台塑不知道該如何節能減碳,或國光石化資料不實?

2.濁水溪流域目前已經嚴重水資源不足,農民、自來水公司都取地下水。國光石化第一期估計用水每日40萬噸,較濁水溪南岸的麥寮六輕略多,相當約50萬戶用水這地區真還有這麼多水可以供應?本開發案宣稱可以改善地層下陷問題,大量用水居然可以改善地層下陷,請問如何做到?

3.本開發案需填海造陸約2800公頃。環評書內容宣稱「挖填平衡」,不會在區域外有任何浚挖。但開發單位拒絕承諾開發前做周圍海底地形攝影,為什麼?

4.彰化是台灣畜牧大縣,台灣人吃的雞蛋每兩顆就有一顆來自彰化。國光石化建廠後,附近的雞蛋、乳品還能吃嗎?這些在環評書中隻字未提!

5.誇大效益!
a.1990年起高耗能產業總共對台灣GDP貢獻未曾達4%以上,本計劃居然估產出將相當2009年GDP之3.05%!
b.開發單位估此案將創造40.2萬就業機會;但規模相當的六輕連外勞,至今僅僱用不到7000人。
c.預計植栽綠化約366.11公頃,每年固定二氧化碳11萬公噸,相當於每棵樹每年固定260kg CO2!你相信嗎?

對於荒誕的數字充斥環境影響評估書件,與會的主管機關代表視而不見,有時甚至為之背書,不僅使開發業者更加輕忽環境影響評估,更讓人覺得政府為財團服務,不惜犧牲民眾權益。

作者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國光石化環評分析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大氣系教授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轉貼]抵制HTC?我不要血汗沾滿手機!

作者:小奉(「我本人、貓、黏毛棒」部落格格主)

針對最近爆發的洋華工會以及HTC血汗手機爭議,我們看到最新的發展是持續抗爭以及網路串連抵制HTC手機(串連貼紙如圖)。這樣的戲碼在臺灣早已屢見不鮮,卻始終不曾撼動資本家與消費者共享的消費主義文化由此,我本人在本文反省的對象,更多的是消費者運動的運作方式,以及消費者運動如何可能。首先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消費替代方案的缺乏很顯然地限縮了抵制的可能性(哪款手機不是血汗手機?)。然而這正是消費者運動企圖改變的現狀,是本文討論的前提,但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內。一個更深刻的問題是:消費者運動如何真正締造出影響力?單純訴諸抵制可能面臨到的困境是:這些參與運動的人將會化身為HTC季營收報表裡毫可參照點的負面因素(誰能知道究竟少賣了多少?),從而可能根本無法被經營團隊辨識出來,遑論被他們列入決策考量。這裡我們首先可以提出一個比較機巧的替代方案:用購買 →退貨的方式取代毫無辨識度的拒買,讓參與運動的人得以被明確地辨識出來,因為退貨量的增加甚至退貨理由的彙整,將成為具體可見的存在,讓經營者必須面對。

然而這樣的施壓方式,雖然更為具體,但成效和所締造出的影響力還是相當有限。理由很簡單:因為這些參與運動的人,十之八九本來就不會添購HTC的手機,這一點參與退貨運動(也就是原本拒買HTC)的人心知肚明,HTC經營團隊當然也是一樣。HTC經營團隊可以將這些人列為潛在的客群,但一個更合理的選項似乎是將這些人視為可放棄的客群。當他們已經對HTC進行抵制或退貨的時候,何必放著其他的潛在客群不管,去搭理這些其實可以不買HTC的人(既然他們都做得到拒買了)呢。畢竟我們都知道,消費行為是一個消費者、資本家互相試探身心狀態底限的賭局。既然這些人顯然處在消費慾望相對低落的身心狀態當中,經營團隊何不轉向那些眼看著就要把持不住的人,繼續大打炫麗的手機廣告呢?

在這裡我們逼近了問題的核心,究竟什麼樣的族群對於HTC而言是最具影響力的?如果用同心圓來理解的話,那個圖式大概會是這樣的,核心是大股東,稍外的是核心經營團隊,再外的是小股東以及包商。這樣的宣稱當然需要實證研究的佐證,但因為以上各個群體暫時還不在工運團體可以涉入的範疇,我們姑且把他們籠統地稱為資本決策圈,置於影響力同心圓的核心。現在的問題是,在資本決策圈稍外,最具有影響力,最可能影響決策的究竟是哪個群體?講到這裡,大家心裡的答案應該呼之欲出了,沒錯,我要說的正是HTC的使用者社群。

既然成為使用者,這些人已經證明自己

1.可以替HTC的股東創造盈利(消費已成事實)
2.將來可能繼續購買HTC的產品(品牌忠誠)
3.能為HTC滲透到更外層的潛在消費者做出貢獻(病毒式行銷)
4.是未來明確的潛在消費者(經濟上可負擔HTC)
5.是非常明確甚至便於管理的消費者(手機銷售紀錄上都會有機號)

在上述種種因素加總之下,不管怎麼想,那個影響力同心圓當中,使用者社群都會極端接近資本圈外的決策核心。相對之下,抵制或者退貨運動可能締造的結果,卻是將自身排斥於影響圈的最外層,讓自己成為對資本決策圈而言最微不足道的群體。為什麼會這樣?這可能是因為運動團體有種習性,將自己最擅長的行動(拒買、遊行、抗爭)錯認為是最有影響力的行動。在此不細究。

然而,當我說使用者對資本決策圈最具有影響,意味的並不是鼓勵運動團體去成為使用者。這樣就整個捨本逐末,成了變相在替HTC衝業績。我要說的是,運動團體應該設法和使用者社群結盟,透過使用者社群去影響資本決策圈的決策。這在Green Peace敦促apple推行綠色製程的行動當中,已被證實是可能並且有效的做法。有什麼道理我們不能逼臺灣的HTC買帳?在這個意義下,我們該做的是敦促HTC使用者社群利用他們在決策圈相對核心的影響力,促成運動目標的實現。而絕對不是用道德譴責的方式,建議他退回影響圈的最外圍,加入拒買者的行列,甚至讓使用者社群覺得被批評,而轉向認同資本決策圈的決策。

具體來講,Green Peace的做法是將Apple手機對環境不友善的成分公佈在i phone的使用者社群當中,並且鼓勵大家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I love Apple, but Green Apple will be better」、「I want my Apple be Green」的心願。套用在HTC上,就是從「不要血汗手機」的抵制訴求,轉換成「我不要我的手機沾滿血汗」的訴求方式。然後鼓勵大家跟自己的HTC手機拍照,附上標語匯聚到網路上,或者寄給HTC。過程當中,HTC和Apple的品牌競爭也正好能夠成為運動的助力(Apple做得到為什麼HTC做不到?),而不是像之前整個作壁上觀。更進一步的運動方式當然還要集思廣益,但無論如何,面對龐大的消費主義潮流,我們要找出借力使力的運動方向,而不要搶著做戰不過風車的唐吉科德。

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

[聯合]孤兒與狗:反思城市發展的排擠和包容

2010.03.21【聯合報╱社論】
孤兒與狗:反思城市發展的排擠和包容

「聖道兒童之家」舊址以七十餘億天價售出,成為「天母新地王」。就周遭地段擁有者而言,是立即得以搭乘一波漲價順風車的喜悅;但對更多天母居民而言,卻也是一片綠色呼吸空間變成高聳水泥華廈的隱憂。而這樁交易背後,竟隱藏著一段兒童之家院童因不堪鄰里歧視而搬遷的故事,聽來令人百感交集。

這次賣地引發爭議,售地的「中國布道會」說,天母地區居民多屬高社經地位,使聖道院童頗感自卑,放學甚至會先到百貨公司逛逛,避開同學耳目,才敢回育幼院;因擔心不利院童身心發展,才會賣地搬遷。如果這竟是「舊孤兒院」一夕變身「新地王」的理由,真是何等諷刺!

現代都市的發展,常常伴隨著一種排擠作用,弱勢或貧窮階層會受到特定商業繁榮需求的擠壓,被迫往邊緣移動。聖道兒童之家是台灣最早的育幼院之一,落腳天母將近半世紀,它存在的歷史不僅遠早於天母的繁榮,其建築也有不俗的風貌,大片綠蔭更是迷人。如今,依傍它而建的社區逐漸繁密起來,這個收容孤虐兒的教養機構反而受到鄰里白眼,乃至難以存身;都市發展的殘酷,至此不言可喻。

兒童之家被迫遷至荒僻地區,究竟是為了教會的財務計議,或者真為了兒童身心的健康考量,外界難以知悉全部真相。但土地售得天價後,得標企業還特別「感謝」政府打壓房價,使其最後能以較低總價得標,令人啞口無言;而聖道兒童之家則發出聲明,說明售地款非該院所得,呼籲外界繼續捐款濟助院童,則令人黯然。孤兒院的遠走與新地王的入駐,將帶給天母人什麼樣美好的社區願景,不禁讓人困惑。

無獨有偶,就在兒童之家標售的同一天,台北縣傳出新規定:如果民眾在河濱公園餵食流浪狗,將以製造髒亂為名,處以一千兩百元到六千元罰款,這也反映了都市發展的另一種擠壓模式。試想,流浪狗流竄市區或河濱,並不是餵食者的過錯;餵食者是基於人道,用自己的方式協助狗兒維持基本的生存,縣府卻要因此對他們開罰,這種把「髒亂」看得比「生命」重要的價值觀,豈不錯亂?

流浪狗之所以成為都市的問題,一方面是原飼主任意棄養,一方面是政府仍未能建立一套完善的動物繁殖、販售及收容管理體系,才會造成動物流離街頭。殊不知,對有些民眾而言,每次在街頭看到形容狼狽的流浪動物,都是心靈上一種難以言喻的折磨。而台北縣這次揚言開罰,原因竟是有民眾嫌餵食造成河濱公園「髒亂」,妨礙了他們的遊憩興致。但難道人們的休閒雅興,真的可以用流浪動物的生命苦難交換?

都會居民因為己身利益而排斥邊緣群體的事例,在台灣已不是新聞;近年發生在各地的居民反對收容所、療養院設在自己社區的事件不知凡幾。這種現象,除了歸咎都市發展的商業掛帥及階層排擠,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在追求都會進化時,忽略了如何與周遭不同的環境條件形成更大的包容與更多元的契合。事實上,政府對於自己在其間應扮演什麼角色,也是一片茫然,才會出現開罰餵狗者那樣的政策,乃至祭出打壓房價都受到財團「感謝」的倒錯現象。

對台灣而言,孤兒與狗,都不是假議題,必須嚴肅看待。天母居民是否歧視與教養院童是否自卑,其實不必畫上等號;至少,在這次賣地事件中,有不少天母人站出來抗議土地炒作,展現了他們的關懷。同樣的,所有城市都存在的流浪狗問題,也絕對不會是政府一聲令下「禁止」或「開罰」所能杜絕。要讓自己居住的城市變得更美好,居民需付出更多的包容與關懷;若只是想著自己的利益而心存歧視,那樣的繁榮未必是值得尊敬的。
【2010/03/21 聯合報】